从资本市场方面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日,有79只股票所属概念为新基建。其中,有53家公司披露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13家预增,9家扭亏,7家略增。也就是说,逾半数公司业绩向好。
汪惠青表示,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新基建,一方面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新基建是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通过发展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能够充分释放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例如,通过发展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通过发展数字农业新基建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通过发展新能源、智慧城市、智能绿色新基建能够更好实现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是寻求投资发展良机。在政策红利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双重刺激下,新基建投资需求旺盛且前景较好,部分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发展。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新基建,抢抓新基建先发优势,是抓住投资发展新机遇必然之举。
就资本市场如何更好的支持新基建发展,尚震宇表示,上市公司布局新基建可以通过发债、可转债、定向增发、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对于超大资金规模的需求,在地方财政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产业引导资金加银团贷款的形式解决。
汪惠青表示,首先,新基建面临巨大的投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此外,新基建的细分领域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包括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需要资本市场加大对这些有潜力但可能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在制度层面,通过稳步推行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完善健全退市机制、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投融资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